欢迎访问青岛鑫精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在线留言|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关于鑫精诚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9626-990

热门关键词: 高精度模具洗衣机模具家电模具热水器模具冲压模具设计

售后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鑫精诚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我国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我国冲压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5-10-15 10:50【

一.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有些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汽车公司模具厂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

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为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内容:

1.全面推广CAD/CAE/CAM技术

模具CAD/CAE/CAM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

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E/CAM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E/CAM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

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

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

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了成功应用,相信在以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由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

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现有技术外,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FMC和FMS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等。